(轉(zhuǎn))新文化報2012年5月20日第四版
http://newspaper.hwebook.cn/detail.html?id=xwhb/xwhb/20120520/671eb375-5bb8-4168-825a-4a0e87d1e092
別看剛剛學,把式卻像模像樣(本報記者白石攝)
昨日上午,吉林省第二實驗高新學校小學部
本是學生們在教室里上課的時間,但孩子們卻全都聚集在校園北側(cè)的一塊空地上。他們頂著烈日,手里拿著鐵鎬、鐵鍬、二齒鉤和耙子,學著農(nóng)民伯伯的樣子,起壟,挖坑,栽上黃瓜、西紅柿、茄子、辣椒等蔬菜苗。
這是該校三、四年級13個班800多名學生的一堂生動的室外實踐課。
一個學生拿著鎬問老師:“這是不是鍬?”
18日下午,不少學生家長就接到了
“孩子們在城里生活,城里上學。他們每天都吃著蔬菜,可90%以上的孩子不知道蔬菜是怎么種植出來的,甚至連苗都沒見過。”學校教導處副主任孫海說,今年年初的教學計劃中,就已經(jīng)將這次活動列入計劃,想通過讓孩子們親手種植蔬菜,來認識農(nóng)作物,體驗勞動的快樂,增強動手能力。
“正好學校在建校的時候,校園北側(cè)留了一塊空地,堆了一些建筑垃圾,如今長滿了荒草。”學校就把它變成了孩子們的“實踐基地”。
從4月份下旬開始,學校就安排學生進行“預熱”,把荒地的雜草拔掉,清理垃圾,松土。“孩子們連農(nóng)具都不認識,一個學生拿一個鎬過來問我:‘老師,這是不是鍬?’”科學老師王志玲對此很有感觸。
課堂上的淘氣包農(nóng)活兒干得特認真
農(nóng)具沒見過,各種蔬菜的秧苗就更沒見過。“一位同學拔起地上的一根蒿草,發(fā)現(xiàn)根部有一個小球球,就問我:這是不是土豆?讓人哭笑不得。”
而有的孩子去過農(nóng)村親戚家,能認識一些秧苗,這讓別的同學非常羨慕。
但是很快,孩子們就能記住每一種秧苗的特征了,然
讓老師意想不到的是,一些在課堂上淘氣的孩子,卻在干農(nóng)活時特別認真。
手扎破了,曬冒汗了還是干不夠
這塊農(nóng)田有
“有的孩子在勞動中,手扎了刺,或是扎破了皮,孩子們跑過去向我‘報告’一聲,馬上又跑出去干活了。”
“總覺得孩子們不經(jīng)風雨,其實他們比我們想象得要堅強。”鞠文博的媽媽劉曉楠說,對于一向嬌慣的兒子,她又有了重新的認識。
而孫茂源的爸爸說,兒子對這次活動很感興趣,而這也是一次最好的親子教育。“我們這樣的機會太少了。”
孩子的感受
陳玟彤:我認識了很多小苗,并栽了30多棵。栽一棵苗要先挖一個小坑,然后施肥,再填上土,把土壓實,再澆水。整個過程我都知道了。
楊卡多:我們種了一塊實驗田,就出了很多汗,農(nóng)民伯伯種那么一大片地,多么辛苦呀。
郭子霆:我學會了合作。種地需要弄水、搬磚頭、倒垃圾,一個人根本干不過來。同學們一起干就容易得多,而且大家合作非常默契。 (本報記者 艾靈)
看,一位同學在認真地翻地
孩子們親身體驗種植植物的過程
孩子們在科學教師指導下栽種幼苗
《新文化報》記者對本次活動做采訪
信息提供:邢陽;新聞上傳:李博